关灯
护眼
字体:

2.人人都在不停地说谎吗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小时候,父母就一直告诫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,不要说谎,否则会受到鼻子变长的惩罚。但即使你我说了谎,骗了人,又真的有人鼻子变长么?父母用一个谎言来教育我们去做一个诚实的人。

    2.2 菲尔德教授的发现

    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·菲尔德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。

    他在社会中招募志愿者,请这些志愿者在身上携带一个隐形摄像机,用其来记录自己一天的谈话。第二天,菲尔德教授请志愿者观看隐形摄像机所记录下来的前一天内容,并每十分钟进行一次统计——统计他们在这十分钟里是否有说谎和说了几次谎。由于在此之前志愿者已经对菲尔德教授有了充分的信任,比如签署**保密协议,他们承认确实很多时候他们说了谎。

    那么他们在一天中究竟说了多少谎呢?经过最后的结果统计,每位参与这个实验的志愿者每十分钟的谈话中平均会出现三个谎言!

    2.3 说谎的女士

    一位参与菲尔德教授的实验的女士接听了一个朋友的电话,这则电话进行了大概十分钟左右。

    电话的开始,朋友问她最近过得怎么样,她回答,“还不错”。这是她在这段对话中第一次说谎。在菲尔德教授的询问下,她承认,当时自己确实是在说谎,她不想把自己正在经历婚姻危机的事情告诉给朋友。

    电话进行了一段时间,朋友问她照顾孩子们会不会很辛苦,她回答说,“不会,孩子们都很听话”。她又说谎了。她向罗伯特教授承认,孩子们确实每天都弄得她焦头烂额、心力疲惫。

    电话将要结束时,朋友向她提出了周末一起去野餐的建议,她说,“周末要和家人一起度过。”这是她在这段十分钟的电话对话中第三次说谎——她向罗伯特教授坦白说,“工作实在是太累了,又有孩子要抚养,完全没有去野餐的心思。”

    这位女士在短短的十分钟电话通话中说了三个谎言,而有些参与了这一实验的志愿者可能在十分钟内说了更多的谎言——真的可以称呼他们为谎话连篇的“骗人精”了。

    2.4 人为什么撒谎

    为什么很多我们认为的诚实者也成了骗子?心理学家以一种生存的本能对其进行了解释。

    心理学家认为,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看,欺骗是大自然中最常见也最具有重要意义的现象之一。病毒用它的表层蛋白对人体免疫系统进行欺骗,昆虫用各种拟态对天敌进行欺骗,欺骗是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衍而进化出的特殊本领。

    而对于人类来讲,说谎和欺骗则是出于本能。我们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,当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遇到阻碍,出于本能,我们会故意歪曲一部分事实来达到自己的需要。不仅如此,说谎行为和欺骗行为本身会根据结果的反馈不断演化,并且随着说谎频次的增加,对方识别能力逐步提高,这种行为也会相应地演变得更加难以识别。

    2.4 不要轻易说谎,即使是善意的谎言

    在谎言的问题上,有一个词语叫“善意的谎言”。对此,很多人的观点是,善意的谎言是可以说的。然而,认同“善意的谎言”的人们却疏忽了一点,善意的谎言本身就是在说谎,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。而说谎就是欺骗,欺骗就是不道德的,不道德的事终是不得人心。而且,善意的谎言只能掩盖事实,并不能改变事实。而掩盖事实,是更容易导致不良后果的。

    有一个人身患绝症,为了让他平静地度过余生,他的亲朋好友一致把他瞒过。这就是善意的谎言。然而,事情并没有向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发展,一段时间后,这个人还是知道了自己的病情,但不幸的是已经错过了配合治疗的最佳时机,而且也理性地处理个人事务的时机。

    对于善意的谎言,哲学家西塞拉·波克曾在《说谎,公共和私生活中的道德选择》一书中说过自己的看法,说它会让“心理上的障碍荡然无存,辨别真伪的能力更加模糊”。

    因此,我们不应该说谎,即使是善意的谎言。如果你真的想对你的朋友、亲人或者同事说些“善意的谎言”,那么在说谎之前,也应该先认真考虑一个涉及心理反应的问题:对方知道真相后是会感谢你的好意呢,还是会觉得对你的长期信任被你伤害了?

    2.4 生活启示

    马克·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当你拿不定主意时,就说实话。它将令你的对手感到窘困,令你的朋友感到释然。”因此,我们的观点是,尽量不要说谎,哪怕是善意的谎言。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