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黄鹤楼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湍急,怪石嶙峋,山名大别,与武昌黄鹄山对峙,雄踞江之东西,势若龟蛇环卫。”其后张元芳亦云:“登大别,睇晴川,望龟蛇相对,山川绣错,人烟鳞集,洵洋洋大观也。”

    蛇山,古名黄鹄山,南朝刘宋诗人鲍照已有《登黄鹄矶诗》(《水经注》称黄鹄山林涧甚美,山下谓之黄鹄岸,下有湾为黄鹄湾)。黄鹤楼就在蛇山即黄鹄矶的头上,唐代已成为游览的胜观。据那位写记的阎伯埕所说:“耸构巍峨,高标,上倚河汉,下临江流,重檐翼舒,四围霞敝,坐视井邑,俯拍云烟。……极长川之浩浩,见泉山之累累。”(765年刻石)题得十分雄伟。不过,到了宋代,这一黄鹤楼早已不在了。宋代的黄鹤楼,到南宋初,陆放翁入川时,也已荒废。据今存画本看来,那两层楼阁,台阶都有精巧的雕刻。元明各代,建了又废,废了又建,清代又建了好几回。民初,我所登的黄鹤楼,乃是1884年重建的,三层崇楼。“自山以上,直立十八丈,其形正方,四望如一,高壮闳丽,称其山川。”附近还有元代建筑的圣像宝塔,清末修建的奥略楼、抱膝亭、纯阳楼、陶公亭、涌月台、禹碑亭等古迹。

    武昌古为江夏,孙权都鄂,改名武昌,即今之鄂城。今之武昌,乃是隋开皇九年徙涂口之江夏县治于鄂城,故有江夏之名。明太祖以江夏为武昌府之首县,江夏遂有武昌之称。武昌本是一城堡,自孙权建城后,逐渐发展,夏口——沙羡城——曹公城——鄂州城——武昌城,乃有今日的规模。

    鲁口帆樯取次开,扁舟常系鹄矶隈。

    三月无树非垂柳,五月不风犹落梅。

    楼上休夸崔颢句,天涯谁识祢衡才!

    可怜夙负黄童誉,漂泊翻成异地哀。

    ——黄仲则:《武昌杂诗》

    黄鹤楼,在黄鹄矶上,俯临大江;我们心目中,仿佛走上杭州城隍山(吴山),也仿佛南京的燕子矶。仙人跨鹤飞去的传说,于是逐渐演变,从仙人王子安扯到三国蜀相费祎,再扯到比李白迟了一百年的吕洞宾;群众说他是吕洞宾,也就成为千年来的祭奉人物,黄鹤楼旁就有吕祖庙,庙中也还有费仙像。庙中香火很盛,楼阁系木构,因此,几度失火,黄鹤楼也就化为乌有,得群策群力,重新建构,照样香火祭奉,照样有道士做庙祝,沿廊都是看相、算命以及卖吃食、玩耍物品的小贩,跟着游客讨钱的叫花子。上一世纪末期,张之洞做湖广总督,许多文士在他的幕府,附庸风雅,因此,黄鹤楼中有着他们的吟咏联句。

    “江城五月落梅花”:系李白诗句,“梅花”系“梅花落”曲调。

    不过,湖北人有一句和黄鹤楼有关的成语,叫作“黄鹤楼上看翻船”,这倒是惊心动魄的一景。浩浩江流,风狂雨骤,可是,人事急于星火,非从武昌到汉口去不可。那时,武昌大智门外黄鹄矶头,自有胆大的赵子龙摇着帆船来渡你过江。只要你有胆子乘,他就有胆子摇,一橹在手,一手拉帆,箭也似的直向汉口;十多里斜飞江面,不到一刻钟便到了对岸。当然,一个浪头把小船(上海人称之为舢板)吞了下去也是常事,就看吕祖照应不照应。在黄鹤楼上看翻船,三分惊骇,三分痛快,三分疑虑,也还有一分同情,这也代表着湖北人的人生哲学。我的一位朋友,就是在武汉动乱时代,冒着大雨乘着舢板过江,留着微命到汉口的。

    近三四十年,汉口和武昌间的轮渡,半小时、一小时开行一班,北来客从京汉路来,北上客从粤汉路到,就这么交流着。我第一回到北京去,就是乘了轮渡,平安过江的,可是,第三回北行(1957年),我们已经用不着轮渡;汽车从汉口经过汉阳龟山头上直驶往武昌蛇山,火车在大桥中层降隆往来。因为武汉长江大桥,一头安在蛇山头上,即黄鹄矶边,一头扣在龟山矶上,于是,黄鹤楼又从蛇山头上消失,该休息一些年月了。

    先前黄鹤楼地段,修建了广大的蛇山公园,我们往日在黄鹤楼上俯瞰江流的,而今可以凭大桥的铁栅远望了。黄鹤楼左边那些古迹,如奥略楼、抱膝亭、纯阳楼、陶公亭、涌月亭、禹碑亭,分别到各处公园中去,还是一一可以找到。只是那位要爬上黄鹤楼去举旗响应的“忠贞之士”,只有空中楼阁可走了。

    新的黄鹤楼,筹划十年后建成,仍在黄鹄矶头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