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七十七章 祭拜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圆几里,皆无石料可用,要到斗山一带,开采石料,而后运来,因而历朝历代之官员,皆认为石筑堰坝,耗时耗力,难度太大!但蒲庸蒲老爷一心要以石筑坝,即便天大的困难,也挡不住他的决绝之心!为鼓励民众参与筑坝,蒲老爷身先士卒,脱下官袍,挽起袖子,拿起大锤,砸石开料,汗流浃背,不惜余力……民众皆被蒲老爷之干劲所感动,即便起初有抵触情绪的人,也迅速加入了砸石大军之中。人心一凝聚,天都挡不住,民众在蒲老爷的指挥带领之下,终于将堰坝改为石筑。同时,为了提高灌溉效能,蒲老爷经过仔细考证,又将堰渠渠底,开出五个石洞,东二西三,形如五门,可以启闭,控制便利,灵活自如,“五门堰”之名,便由此而得,从此叫响!

    在蒲老爷关心之下,土坝改为石坝,由一通渠改为五门堰口,自此之后,任是洪水滔滔,大雨瓢泼,堰坝岿然不动,坚固不破!而经过改良的堰口,不仅可以对河水之大小,进行有效调节,更大大提高了灌溉之效能……五门堰周围,从此沃野百里,良田千亩,水滋流润,连年丰收,时至当下,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,其引流灌溉之重要意义,与四川都江堰并肩齐名!

    后人为纪念蒲庸蒲老爷,不仅将其称为水神老爷,更为其筑像设坛,年年祭祀怀念。前清嘉庆年间,于堰坎西南修建太白楼、禹稷殿、大佛殿,蒲老爷之塑像,供于其中。道光年间,又以石条垒砌,于堰坎之南,建成观音阁。

    今年遭遇年馑,庄家枯焦,赤地千里,饿殍遍野,许多庄稼汉子,跪在田地里,手捧黄土,哭得泪流满面,仰首苍天,心中便愈发感念蒲庸蒲老爷……于是,各地灾民,自发组织起来,定于今日,来五门堰祭拜蒲老爷,祈求蒲老爷在天之灵,能再次帮助百姓,度过年馑难关……

    各地百姓,加上外地流民,得知今日要祭拜水神老爷,纷纷组织起来,提前好多天,便开始考虑筹备祭品、仪式、祷辞等等事宜,一时间,人相奔告,人人皆知!

    却说虚水河北岸的田家庄,历来民风剽悍,当下又出了田大龙、田大虎、田大豹、田大鹰四兄弟,个个生得牛高马大,身强力壮,兼有一身好武艺,时常舞枪弄棒,飞扬跋扈,逞威乡里!田家四兄弟,听闻了祭拜水神老爷一事,心中起了小九九:五门堰离我田家庄不远,只隔着一条虚水河,那五门堰也带着我田家庄的风水,就相当于我自家地盘!年馑日月,你们有供品,去祭拜死去的人,却不肯来孝敬我们么?当真是无法无天,胆大至极了……

    于是,今儿一大早,田家四兄弟,便领着一众乡勇,雄赳赳,气昂昂地来了五门堰。来到之后,也先不妄动,只坐在虚水河边等着,待祭拜民众差不多都到齐了,他们却堵住太白楼的大门,声称——祭拜水神老爷可以,但每个人带来的供品,要分出一半给田家庄,否则,就不让祭拜!其实,民众心里都清楚,年馑岁月,吃食本就紧缺,所谓的祭拜供品,在祭拜完毕后,还是要各自拿回,用以自食的,可是,田家四兄弟却生生要拿走一半,岂不是要许多人断了口粮么?

    不去祭拜,无法表一片虔诚之心,民众心有不甘;若是给田家兄弟分一半供品,民众更是不甘……因此,五门堰内,可不就乱哄哄地闹腾起来了么?

    陈叫山听罢老者一番叙述,气得眉头紧皱,太阳穴上的青筋暴突而起,一拳砸在皂角树上,震得皂角树抖了三抖……

    老汉见陈叫山这般气愤,又这般蠢蠢欲动,便奉劝着,“后生,你年轻气盛!但切莫冲动乱来啊……那田家四兄弟,随便一个出来,任是十来个后生,打他一人,也是不得近身哩……莫要乱来啊!”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